微雨眾卉新,一雷驚蟄始。
2023年3月6日
將迎來驚蟄節氣,
四季的春,正如春日的晨,
驚蟄到,一起迎接春天~
驚蟄科普知識
驚蟄,又名“啟蟄”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。斗指丁,太陽到達黃經345°,于公歷3月5-6日交節。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。時至驚蟄,陽氣上升、氣溫回暖、春雷乍動、雨水增多,萬物生機盎然。
驚蟄三候
一侯 | 桃始華:驚蟄之日,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”。
二侯 | 倉庚鳴:春風和煦,陽光燦爛,倉庚從一條枝椏跳到另一個,唱著“春來到”。何為倉庚?黃鸝也,是最早感知春意的靈物,最為討喜。
三侯 | 鷹化為鳩:古人稱“鳩”為布谷鳥,仲春時因“喙尚柔,不能捕鳥,瞪目忍饑,如癡而化”。到秋天,鳩再化為鷹。
驚蟄節氣的特點
驚蟄節氣的標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動、萬物生機盎然。驚蟄節氣后,南方暖濕氣團開始活躍,氣溫回升較快,長江中下游以南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,而華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,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,由于我國國土幅員遼闊,氣候跨度大,“驚蟄始雷”僅與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的自然節律相吻合。
驚蟄節氣的風俗
祭白虎
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、是非之神,每年都會在驚蟄時節出來覓食,開口噬人,冒犯的話則在這年內常遭小人,引致百般不順。大家為了自保,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,即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,使其不再出口傷人,說人是非。
打小人
在民間有驚蟄當日,打小人、去晦氣的習俗,驚蟄萬物萌蘇,天地雷動,人們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過拍打代表對頭人的紙公仔,驅趕身邊的小人霉運,宣泄內心的不滿,“打小人”的習俗正是如此。
驚蟄吃什么傳統美食
吃梨
在民間有“驚蟄吃梨”的習俗,有與害蟲別離的意思,此外,驚蟄節氣后氣溫回暖升高,人們常常容易口干舌燥、外感咳嗽,而梨子性寒味甘,有潤肺止咳、滋陰清熱的功效,在這時吃梨,對身體很有滋養作用。
吃豆
在陜西一些地區驚蟄時要吃炒豆,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后放入鍋中爆炒,炒豆發出噼啪之聲,象征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。
農諺說:“春雷響,萬物長。”驚蟄節氣在農業生產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,代表著一年春耕的開始。此時正值“數九”里的“九九”艷陽天,氣溫回升,雨水增多,是農作物發芽和生長的好時光,祖國大地由南向北漸次開始春耕、春播。